以下文章來源於江戶川亂跑 ,作者江戶川亂跑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HBigMXOJ4ipZ4jOm3f4mtg
友友們,我是亂勞斯~
據我日常觀察,我發現目前圈內的一個矛盾就是——人類在現實中的表達能力提升的速度,逐漸跟不上人類xp(和性幻想)日漸豐富的發展速度了。
圖片
那些自稱“社恐”的友友們往往更苦惱這一點,畢竟,實踐時緊張焦慮手足無措,瞬間語塞,難以把需求/感受及時、精準地表達/反饋給對方,就很容易影響體驗、鬧出尷尬和烏龍。
01
不知從何時起,我們身邊好像自稱“社恐”的人越來越多。和能量主要來自於自身內部——思考、自省、獨處的“內向者”不同,“社恐”不一定缺乏社交的需求。
相反社恐可能很渴望社交,但對於一切不熟悉的人,溝通都會感到累和消耗,累的原因主要來自“無來由的評價焦慮”,屬於是一種輕微焦慮症。
社會心理學做過實驗,社恐在熟人朋友親密關係的社交時,談話自然,情緒穩定,血壓心率都正常。
但在和不熟的人社交時,才會進入緊張、局促、焦慮的狀態。其實就是一種戰鬥/逃跑的反應——
圖片
為了不被他人評價為不善於社交、不得體,而讓身體進入一種面對“戰鬥”時的狀態,能量開始大量消耗(但實際上不得體的情況,往往比想像中少多得多)。
我們周圍、圈內的社恐人士,可能會有如下具體表現:
表現一,“人菜癮大”——線下交流慫如汪,線上飆車猛如虎。
圖片
表現二,“容易語塞”——離了表情包和memes之後,語言能力大打折扣。
表現三,“川劇變臉”——每天深夜在群裡刷屏“想談戀愛”,有人私聊又讓ta滾。
表現四,“反差誘惑”——在48號這裡學習了很多知識,但現實經驗為0(bushi
圖片
02
收到一名女讀者分享的經歷——她和partner都是線上飆車線下秒慫的類型。而且因為線上車速太快,無意中拔高了自己的人設,雙方都誤以為“對方很懂”,都指望在實踐中被對方帶飛。
現實中一碰才發現,不過是兩個無辜的社恐嘴炮互相口嗨互相高估,網上燒話猛如虎,真正見面二百五……
半年前,我跟partner小A在一個微信群認識,群裡聊天尺度比較自由,可以各種摸魚吹水,包括飆車。
作為在群裡飆車飆得最起勁的兩個人,我和他有了一種“棋逢對手”的共鳴~
圖片
有次聊到xp,他說他有些S傾向,讓我這個孤寡快一年半的抖M瞬間狂喜,後我和他日常私聊就逐漸熱絡起來,這樣處了兩個多月,感覺氣氛逐漸OK了。
實踐之前,我們對照著長達三百項的列表,把喜歡的、不接受的、嘗試過的、沒試過但想嘗試的、道具、部位、程度輕重、安全注意事項、安全詞等等,都詳細確認了一遍。
沒想到,我倆到線下,就退化成了語言上的矮子,氣氛拘謹。
圖片
SP過程中,久違的快感和親密感來襲,我突然間情緒上頭,緊緊抓住他的手,哭得一塌糊塗。
他見我死死拽住他的手哭,瞬間慌了,一臉驚恐和疑惑。
看他這個反應,我比他更慌了,心想自己情緒失控的樣子是不是把他冒犯到了?
我不禁很想告訴他——爆哭是我play上頭時表示很爽的意思,我哭的時候,是希望他展開攻勢,緊緊抱著我呀……
但是,如果他不能理解“有些人太嗨了會哭”這件事,那我到底該怎麼解釋呢……
我一慌亂就更組織不出語言,然後越發語塞,急得我哭得更厲害了,給他磕頭的心都有了。
圖片
我們就這樣,相顧無言僵持著,倆人都尷尬得恨不得“腳趾立馬要在地板上大興土木施工”的架勢。
時間凝固了一會兒,他率先打破了尷尬,拍拍我肩膀,安慰道:“你別嫌棄我經驗少就好啦,今天先別玩了,我們以後再慢慢磨合。”
什麼?他不僅沒“嫌棄”我,而且竟然以為我“嫌棄”他?!
但是!大哥你真心誤會了啊!我該怎麼和你解釋,我沒對你不滿意啊,我也沒想結束啊……我腦子再次宕機了。
我找了個藉口有事先走,想暫時逃離這尷尬的氣氛。
圖片
出門之後我打開手機,條理清晰且飛速地打出了之前的那一大堆真實想法,和他解釋——並不是他的問題,只是我一時不知道怎麼表達。
他回复說,他當時看我哭太厲害,以為是自己經驗不足讓我不滿意,就不敢繼續了,也沒敢問。
我:“沒想到你現實中如此社恐啊……”
他:“所以這就是誤解啊,我也沒想到你也竟是社恐……”
03
許多人有一個誤解,那就是——“把play之前的知情同意事項溝通清楚,play過程中只要適時喊出安全詞就好了”。
但上文中的雙方就是在play的過程中,對同一狀況的理解有偏差,又忽略了實時溝通/反饋的重要性,導致誤解,雙方都給自己增添了不必要的精神內耗,這和是否有安全詞沒關係。
圖片
對於打算實踐的“社恐”圈內人們(你或你的伴侶有一方以上自認為有“社恐”困擾),有哪些在溝通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呢?
我訪問了身邊有過類似困擾的圈內朋友們,貢獻了以下這些實用的小tips,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查漏補缺——
實踐前,知情同意的溝通和談判放到現實中進行。
據我所知很多人會像故事裡的男女主一樣,實踐前,雙方在網上互相交換一下測評表,確認一下項目,就算完事了。
圖片
對於社交經驗較少的“社恐”來說,這樣很容易在實踐時,由於突然進入一種新鮮、緊張、突然被審視的狀態,從而無法適應,所以雙方在實踐前,應當在現實中足夠熟悉。
把溝通和談判作為實踐的的前奏來看,它本身也可以玩出很強的Q趣意味——線下找一處相對安靜的環境(比如公園長椅、或者人少的咖啡店),可以減少焦慮,增加儀式感。
在這種半開放(但實質安全)的環境裡對實踐細節逐一探討,就很羞恥play啊!
對方遇到不懂的項目怎麼辦呢——只好在大庭廣眾之下小聲解釋啦。對方說到喜歡某項目的時候,你還可以順著ta的話描述一個具體場景,然後就可以觀察到ta臉紅心跳~
就非常澀,而且是雲淡風輕不動聲色的那種,在克制中悄悄沸騰的羞恥play。
實踐前,盡可能對性幻想/xp背後的本質進行補充表述。
很多朋友在知情同意談判時習慣於討論具體項目,比如“捆綁”、“sp”、“K9”,更細緻一些便是關於不同材質/款式道具、不同身體部位、不同力度的討論。
如果你和你的伴侶都是小白的,這樣會很容易導致雙方對實踐中出現的許許多多“新狀況”造成不同的理解。
圖片
例如故事中,男生認為“哭是痛苦和不適的表達”,而女生其實認為“哭是一種強烈的情緒衝突,是性幻想的來源”。
如果前期溝通時對性幻想的本質進行過討論比如——“我的快感來源是強烈的情緒衝突”。
進而,就相對容易展開到相關的一系列場景化的描述,比如——“play到巔峰時痛快地大哭,讓情緒徹底釋放,然後被主人緊緊抱住安慰”。
如果你的伴侶不擅長表達,你需要多主動問。
play過程中,如果你的伴侶幾乎很少用語言、表情、聲音、肢體動作進行反饋,不代表ta沒有想表達的,ta可能有很多感受積壓在心裡,只是不善於表達出來。
此時,需要你的主動探尋和引導,鼓勵ta打開心扉。
如果口頭交流不順利,打字交流也沒啥大不了的。
訪問中發現,很多社恐圈內人都有過在面對面的時候互相掏出手機打字的經歷,還有人之前聊得很嗨,一到現場還是緊張得躲進衛生間用手機跟對方交流。
圖片
如果感覺緊張時刻口頭表達實在不擅長,用手機打字展示給ta看也是一個辦法。比起說話,打字有更充足的反應時間組織語言,可以更準確地表達。
被一個人用無條件的耐心包容自己的不安和局促,也是非常能激發親密感的體驗。
不需要直奔主題,找到彼此最舒適的相處狀態就好。
有個朋友說,她的實踐經常變成大型話癆現場。
剛開始都非常緊張的開始廢話增多,兩人坐在床邊,本來想用聊天掩蓋社恐的慌張。聊多了反而發現更難開始,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進入主題。
脫衣服也能花很久,扭扭捏捏,進行的時候不敢直視對方,瘋狂避開視線。
受方直接化身鴕鳥,把臉埋在一切能埋的地方……甚至於很擔心他會不會窒息。
圖片
(555簡直不要太有愛,我充分懷疑這位是來借分享之名刻意撒狗糧的~)
-完-
關於BDSM/fetish/情趣/小眾心理的一切
歡迎關注“江戶川亂跑